訪客 您好!登 入網站地圖

講者簡介

講者簡介
  • 3631
  • 2015-09-22 10:41:07
  • 2015-10-15 11:08:40
【主題演講】 里山再生:連結人與土地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講者:北川富朗

北川富朗

北川富朗,大地藝術祭策展人。出生於1946年在日本新潟縣高田市(今上越市)。高中後便離鄉,就讀東京藝術大學美術學部。1960年代開始參與學生運動,1974年畢業後,開始策劃多項藝術展覽與公共藝術,1980年開始策劃巡迴77所中小學的兒童版畫展,以其不同於傳統的社會關懷迅速累積豐富的策展經驗。

1982年北川富朗在東京設立以「致力連接藝術與社會」為目標的藝廊公司Art Front
Gallery。1988年主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策劃「Apartheid Non! 國際美術展」在日本194地展出的巡迴展,實現他草根而社會性的藝術理念。

在此累積之下,2000年北川富朗在里山倡議的精神上策劃「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三年展」,並再延伸發展「里海」,而有2010年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

主持人:丘如華

丘如華

現為 社團法人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秘書長

畢業於奧地利維也納音樂學院,並於東京大學工學部都市工學科客座研究。曾擔任日本瀨戶內藝術祭2013亞洲藝術平台交流計劃台灣總策展人、種子計劃IV移動美術館策略長、台北市政府市政顧問、中華民國文化部世界遺產推動委員會委員、台北市社區總體營造推動委員、財團法人樂山文教基金會執行長(1986-2003)等職。並為亞洲西太平洋都市保存聯盟【AWPNUC】發起人(1992-),與亞洲文化資產國際田野學校【IFSAH】創辦人(2002-)。並曾獲頒第三屆「台北文化獎章」(1999)、日本交流協會Grantee (2000、2011)、台北市「都市再生特殊貢獻獎」(2014),與日本全國町並保存連盟榮譽表揚(2014)。

【案例分享】 在大地上創作

講者:林舜龍

林舜籠

  • 1986年 自日本大學藝術學系以學部長賞之優異成績畢業後,再進入知名的國立東京大學美術研究所,專攻壁畫研究,將設計理念實踐於大型公共藝術空間。
  • 1991年 前往國立巴黎高等藝術學院研究,並取得藝術家身分之居留資格,爾後一直從事專業藝術創作。
  • 1992年 取得法國藝術家資格
  • 1996年 返台
  • 1998年 文化大學講師 達達美術 兒童美術教育
  • 2002年 創立「達達創意 DADAIDEA」
  • 2009年 受邀參加日本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第四屆),作品:跨越國境・山
  • 2012年 再度受邀參與日本「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第五屆),作品:遶境・祈福之旅
  • 2013年 受邀參與日本瀨戶內國際藝術祭,作品:跨越國境・海
  • 2015年 三度受邀參與日本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第六屆),作品:跨越國境・村

講者:羅元鴻

羅元鴻

美濃九芎林人,從都市回鄉後,以友善土地的方式耕種。除了農事,對於黃蝶翠谷的溪谷保育與觀察很有興趣,在農閒的空擋會進河谷做生態調查,黃蝶翠谷的溪流,是羅元鴻挖寶與尋找創作靈感的後花園。在藝術創作方面,擅長石雕、鐵雕和複合媒材創作,不僅在社區營造的空間創作,也為2012年美濃黃蝶祭創作鐵雕作品「守護蝶」,2014年地景裝置作品「笠—小房子」,展現自己與環境生態的細膩對話。目前成立果然紅鄉野學堂,提供風味料理、農事體驗、導覽解說、稻草人製作DIY、植物敲拓染DIY等服務和活動,提供一個學習交流的平台,也為社區帶來更多活力與刺激。

講者:林純用

林純用

  • 2008年 畢業於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班
  • 1999年 畢業於中國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
  • 2014年在高雄新濱碼頭藝文空間舉行太初個展當年又以「新香蘭海岸建築遺址考古發掘計畫」榮獲「2014南島國際美術獎」首獎,得獎作品由台東美術館典藏。
【紀錄片放映及座談會】 《回到里山:一場重返土地的文化行動》

紀錄片導演與攝影剪輯:魏肇儀

魏肇儀

現就讀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跨領域研究所,輔仁大學影像傳播系畢業。和朋友合組「餵羚羊工作室」,以不特定形式之創作,對這社會發表不見得大家能接受的想法。個人2015年另有錄像作品《中美合作》,「化南老時光」系列特展「再見歷史」 。

【綜合討論】 與土地交往的藝術

講者:吳瑪俐

吳瑪俐

現為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所長。德國杜塞道夫國立藝術學院畢業後,1985年回到台灣、投入全新環境,也讓她重新思考藝術家在社會中的角色。吳瑪悧對與社會有關的作品產生興趣,開始製作關於重新詮釋歷史的裝置和物件。自2000年始,她開始策畫社群藝術計劃,例如與婦運團體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玩布工作坊合作,在2000-2004年進行〈從你的皮膚甦醒〉計劃,以翻轉傳統女紅的概念,透過布與織縫來探討女性的生命歷程。

而在2006年的「人在江湖—淡水河溯河行動」,她與幾所社區大學合作,溯行台北周遭的四條河流,讓人面對環境的真實處境。吳瑪悧最近的計劃是2005-2007年在嘉義縣所策劃的「北回歸線環境藝術行動」,在縣政府協助之下,她邀請超過30位藝術家居住在20個村子裡,透過藝術來建立學習社群。這個計劃對於官方的文化政策以及社區營造工作產生重大的啟發,也進一步促使非政府組織舉辦相關的研討會和對話,希望透過藝高雄市立高雄高級中學術帶來社會的改變。

【主題演講】 與自然共生的農村發展:里山倡議在台灣

講者:李玲玲

李玲玲

現為  國立臺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教授

  • 最高學歷: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博士
  • 研究專長:動物生態、動物行為、哺乳動物學、保育生物學、生物多樣性

講者:趙榮台

趙榮台

現為  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研究員
美國喬治亞大學的昆蟲學博士。曾任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籌備處副研究員、林業試驗所副研究員、研究員兼系主任;英國牛津大學動物學系訪問研究及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昆蟲學系訪問教授。著有《胡蜂的世界》、《救救動物》、《聖經動植物意義彙編》;譯有《保育生物學》、《應用生態學》。

【綜合討論】 回到里山台灣民間串聯行動

講者:顏新珠

顏新珠

現為  埔里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執行長。一九九九年的九二一大地震,讓剛到埔里不久的顏新珠與丈夫廖嘉展發願投入重建工作。新故鄉基金會以李遠哲為號召,廖嘉展夫婦長期埋鍋造飯,創造了各地社造工作者紛紛前往觀摩學習的「桃米經驗」。
生性喜歡管竹管山管水,不料一腳踏入社造叢林,練就苦中作樂之武藝,飽讀世間人性之多樣,且待,隨風而行遊戲人間,讓一切紛擾歸於塵化為土。

講者:莊鵬燁

莊鵬燁

現為  宜蘭縣文化局社造業務承辦人

村落美學創辦於2013年,2015年村落美學召集了更多藝文人才、專業達人、返鄉人士、移 民宜蘭年輕人的投入,並鼓勵策展人與社區積極合作共同策展,今年共有19個據點、47場次藝文沙龍活動,呈現宜蘭多樣生活,傳授生活美學概念;2015更經由舒國治、陳育貞、廖雅欣、陳維鸚4位愛思考的文字工作者推薦分布宜蘭各地的特色人文咖啡,邀請大家從一杯咖啡來品味宜蘭。

講者:劉逸姿

劉逸姿

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碩士。屏東客家人,於2007年落腳美濃,嘗試用藝術為方法打開各種可能的社區工作者。

【回應討論】 藝術「介入」或「引入」社區?──以里山精神作為視角

講者:鍾永豐

鍾永豐

台灣詩人、作詞人、音樂專輯製作人、文化行政工作者,碩士,高雄市美濃區客家人。
出身種植菸草的農家,高雄縣立美濃國民中學、畢業,在國立成功大學和淡江大學(1992年得學士學位)讀土木工程,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大學讀社會學研究所(1996年得碩士學位)。
交工樂隊筆手(執筆者),2000年以音樂專輯《我等就來唱山歌》與林生祥、陳冠宇同獲第11屆金曲獎最佳專輯製作人獎。

生祥與瓦窯坑3筆手,2005年以客語歌詞〈臨暗〉得第16屆金曲獎最佳流行音樂作詞人獎。2007年,以客語歌詞〈種樹〉再度獲得第18屆金曲獎演唱類最佳作詞人獎。

講者:曾旭正

曾旭正

現為 台南市副市長。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博士,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成功大學建築學系學士。

曾為淡江大學建築系專任副教授、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OURs)理事長、台南縣政府副縣長、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理事長、建築改革社社長、財團法人海墘營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台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教授兼院長

 

TOP 上一頁